中国文字的创造、衍生和发展,是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这发展的过程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从楷书简化而来、、、、、、、、、。
由1956年1月起,中国进入了文字改革的高潮。毛主席当时确定的方针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行拼音化以前,汉字必须简化。”周恩来总理又提出,知识分子应该设身处地为儿童和文盲的利益着想。在当时,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或是半文盲,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发展文化、建设国家,扫除文盲成了首要的任务。当时简化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广大百姓识字的能力、提升使用文字的速度、方便学生在校学习以提升文化水平,进而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
中华文化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因应着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延伸出不同的文字体系,它的存在价值就如同商业营销一般,产品的存在是因为有他的市场需求!经过将近60年的时间,大陆上至官方下至百姓,人人使用简体字已经成为惯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国在开幕式的入场顺序,是依照中国汉字的简体字笔划数顺序而定,由这件情我们可以确认,大陆官方在简体文字的使用,是依照简体字笔划数在计算,而不是将简体字以繁体的笔划数来计算!
「数」的起源,起自于「易学」的九九数配卦;由1数~99数,每一个数的吉凶都以其配卦的结果为依据,每一个「数」都有着不同的吉与凶的灵动。在这里,我们不是在谈论简体字是正宗还是繁体字是正宗,而是要讨论简体字与繁体字它们的笔划数在「姓名学」的用字上应当有所区别。不同的字产生不同的笔划数,同样的一个字也因为简体与繁体不同的书写方式而产生不同的笔划数!例如简体的「国」字是8划,繁体的「国」字是11划,笔划绝对不可错用。在大陆文字的用法都是以简体为主,所以,在命名(起名)的时候,都应当以简体的笔划数来计算!
有行使(行为)的因,才会有行使之后的果!北方人的主食为「面食」,南方人的主食为「米食」,面食有面食的营养、米食有米食的营养!这是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饮食需求!所以,面食与米食不可混为一谈!简体字与繁体字也是因应着时代背景的不同而产生,所以「简体字」与「繁体字」在用法上更应当区隔开来!因为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台湾 善福传身心成长机构 » 简体笔划运用之迷失